所謂“相對強度”實際上就是股價與大盤的相對強度。比如在某一段時間內(nèi),股價上漲二成而大盤上漲卻只有一成,那么股價的走勢就強于大盤。其實股價的漲跌與大盤密切相關,因此如果脫離大盤而單獨地分析個股的走勢其實是有點不著邊際的,也就是說脫離大盤我們根本就無法得出股價走勢的強與弱。而對于短線投資者來說,個股的強勢才是先介入的必要條件。
對于個股和大盤的相對強度,也許我們很容易就會想到簡單的比較,即分別比較某一段時間內(nèi)個股和大盤的漲跌幅度。從結果來說是對的,但這種方式比較粗獷,其最大的不足是忽略了整個時間段內(nèi)的連續(xù)性。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個股股價相對于大盤的走勢并不是一個永恒的比例,也許最后的結局是個股比大盤多漲了一成,但在周期內(nèi)很有可能股價會有走弱于大盤,而這正是我們所要關注的細節(jié)。因此我們應該計算每一天相對于基準日的漲跌幅度,這看上去似乎相當困難,但可以讓電腦軟件來幫我們完成這件事。
現(xiàn)在絕大多數(shù)的行情分析軟件都有一種叫做添加技術指標的功能,通過這個功能我們可以將自己創(chuàng)設的技術分析指標輸入到軟件中,然后軟件就會象計算KD指標一樣完成我們新設定指標的計算并清晰地顯示在電腦屏幕上。
至于這個“相對強度”的指標可以這樣設計:
相對強度指標=股價/大盤指數(shù)×100
比如在某年某月某日。股價是5元而上證指數(shù)是1000點,那么該日的“相對強度指標”就是5/1000×100=0.5。
這個指標乘以100是為了將數(shù)據(jù)擴大100倍,看起來更直觀一些。
當我們創(chuàng)設了這個指數(shù)并通過軟件顯示出來以后就會發(fā)現(xiàn):對于任何一個個股來說,其對應的“相對強度”指數(shù)的走勢絕不是一根直線,說明股價與大盤的走勢是不會完全一樣的。如果這根指標線上行,股價就走強于大盤,如果指標線下跌則股價走勢弱于大盤。
當我們打開日K線圖并選擇“相對強度”指標后,我們對該股的相對走勢已經(jīng)一目了然,在哪一段時間內(nèi)走勢強于大盤,而在哪一段時間內(nèi)又弱于大盤。
行情分析軟件中還有一個股價疊加顯示的功能,即在K線圖上疊加另外一家個股的K線圖,也可以疊加指數(shù)。
現(xiàn)在我們的K線圖上,上面是個股與大盤指數(shù)的疊加K線圖,中間是“相對強度”指標圖而下面是成交量圖,這才是一張完整的行情分析圖。
上次我們用了一次最下面的成交量圖,為了分析那些脈沖式的大量,今天我們要用上面兩張圖:股價與指數(shù)的疊加圖和“相對強度”指標圖。
其實股價與指數(shù)的疊加與“相對強度”指標的意義是一樣的,只是指標進行了量化而疊加圖只是給出了一個大致的輪廓。由于很多決策的靈感往往來源于一些形象化視覺的沖擊,所以疊加的K線圖還是非常有用的。
(南方財富網(wǎng)SOUTHMONEY.COM)